欢迎访问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今天是
  • 学术动态


    .

    《医患关系论——医患矛盾与冲突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9   浏览次数:0

    1.jpg

    边林主编:《医患关系论——医患矛盾与冲突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思考》,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6月版。

     

                   序

    2014年河北医科大学社科部在河北省教育厅首次发布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中,以对医患关系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申报获得立项,同时社科部获批成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河北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由于对医患关系问题的研究早在项目申报和基地获批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医患关系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就顺理成章地纳入基地的研究计划,与所申报项目的主题吻合起来,依靠学校及附属医院有关专业教师和医务工作者两方面的团队力量,定位为一种系列研究,也就有了今天这两本书的同时付梓。

    尽管两本书都以医患关系问题为研究的主题,但是研究的视角并不相同、各有特点。《医患关系论——医患矛盾与冲突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思考》一书侧重于有关主题的理论探讨,《医患沟通:案例及精解》则基于医患关系典型个案的实证研究,两本书之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两本书的作者也有交叉。因此一定意义上,两本书在内容上也体现了研究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依托。 

    医学是具有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双重属性的文化领域和以生命、健康文化为主体的特定文化形态。医学的社会文化属性,与生俱来于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曾间断过的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进程。疾病比人类更古老。人类作为生命体的出现和存在,从古至今都在运用不同形态的医学手段与疾病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而人类与疾病的这种角逐必将有始无终,由此所确立起来的医学文化也在“建构—继承—发展—重构”中演进,医学以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双(多)重身份参与人类文明史的开启与进步,疾病也因此进入人类医学认识和实践,在与人类的矛盾存在中,改写它本来只具自然客观性的历史。当“活着”成为人类生命的底线和“健康地活着”成为人的生命追求,就必然形成围绕生命的科学探索和基于这种探索而来的对生命的本体性哲学沉思。“生命—疾病—医学—文化—哲学”这样一个链条,就构成了人类源于人与疾病的深刻矛盾而反思生命、身体、健康、存在、死亡等这些哲学命题的医学文化上的认识路径。医患关系是医学这种文化双重属性在现实临床医疗活动中的一种典型体现,医患关系本身是特定领域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医学文化现象,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从现实问题出发是一种认识途径,但是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同样需要基于实践来形成和建立理性认识和基本理论。《医患关系论》一书正是力求从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维度,建立对医患关系问题的学理性认识,将这种关系纳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视野,为认识、把握和解决医患关系的实际问题提供认识框架和理性导引。

    无论如何,医患关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定领域的社会关系,引致或诱发医患矛盾、纠纷和冲突的因素复杂多样,很多情况下并无规律可循,理论上的建构并不能覆盖所有医患关系特殊情况的出现。据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在《20152016中国医患关系蓝皮书》一书中对这一年“医患关系大事件”的统计,这一年中发生的引起全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司法介入处理的医患关系的“负面事件”有12起之多,引发这些医患冲突的原因形形色色,导致的结果也触目惊心。其中有医疗责任事故导致的医疗纠纷,也有患方采用辱骂、殴打或其它严重暴力手段导致医生受到严重伤害乃至死亡的恶性案件。因为疾病和人的生命构成上的复杂性、患者个体间的差异性、医学诊断治疗上的有限性、医患之间专业知识和诊疗信息上的不对称性,等等,都可能在患方对治愈疾病、转归健康的渴望与医学现有的诊治能力之间形成矛盾,这种产生矛盾现实可能性的存在,无论是由医患哪一方的原因,导致医疗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都会转化成为现实矛盾、纠纷乃至冲突。有些因素是可控和可预测的,有些情况源于某种偶然因素,矛盾的形成和转化为医患双方的尖锐对立,是始料不及、措不及防的。因此,对医患关系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从中寻求医患沟通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准则、方法和技巧,总结医患关系负性个案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处理现实医患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对建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医患沟通:案例及精解》一书正是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努力。

    医患关系中种种问题的出现,表象上体现为医患双方小范围、小群体乃至患者与医生或护士个体间的事件,但是当人们的医疗生活中这类矛盾、摩擦、纠纷、冲突乃至涉医犯罪高发、频发,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甚至在社会成员中产生群体心理影响的时候,这些个案就会在人们的反思中被串联或并联起来,如若媒体的报道再不够详实和客观,甚至捕风捉影,医患矛盾问题就会从总体比例并不大的个案放大为普遍性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医患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救药地步的假象,并由此延伸到对社会医疗卫生体制和社会医疗卫生方针、政策的怀疑乃至指责。事实上,医患关系种种问题的出现,不能不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正像改革的推进必然会付出多方面的社会代价一样,在中国要真正解决好医疗卫生保障这一被公认为“世界性的难题”,加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历史遗留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高质量健康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医患关系的形态伴随社会改革进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与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出现过去不曾出现过的各类问题,不足为奇,更不需要过度解读和片面强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作出的将“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承诺,已经和正在从社会顶层制度设计变成百姓能够体验到的实在生活,已经从改革的数字成就变成人们能够体会到的获得感,已经从制度文本变成新时代的灿烂曙光带给人们的社会温暖。尽管医患关系可能还继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会在社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获得新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加以解决。 

    医学科学和技术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可能具有积极、主动的一面,但是个体在疾病面前往往被动性和滞后性是“斗争”的主要形态,社会制度、政策的美好和完备对所有社会成员的惠及,也很难完全体现在一个人具体的医疗行为过程中。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医患之间,因为医学专业理论的渗透和技术性行为的深度参与,会给这种关系打上由专业领域更多因素介入而加剧了的复杂性,疾病的实体化、诊疗的程序化、临床路径的规范化、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与医院管理上的经济核算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社会健康教育的规划与实施、社会成员的健康习惯养成、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相关的法律意识、医学道德意识、生命伦理观念、社会健康心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等等,都会成为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卫建委于2018419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分析指出,国际社会目前普遍认为,医疗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原因除人为因素外,主要是不科学的操作和流程的系统性原因,应当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从系统、整体层面避免患者安全不良事件。近年来,我国将患者安全融入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医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将患者安全作为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努力,我国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进步显著。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文章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中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由49.5提升至74.2,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虽然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可避免的伤害则是健康服务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通知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和十项工作措施。这一通知,在限制和规范医方医疗行为上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对医方因素可能导致的医患矛盾会起到极大的抑制和防范作用。

    只要人类以自身特有的生命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疾病对人类健康的侵害就具有永恒性,个体的健康可以被疾病侵蚀乃至摧毁,但是人类对疾病的战胜只能是一事一时的,疾病不会因为医学的进步而在自然界中消失,而人依赖于医学与疾病的抗争就意味着医患关系一定会存续于医疗职业领域主体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只是会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而不断改变形态乃至性质。那么,医患关系问题就会一直构成学界认识的课题和临床医学界实践的课题。这两本书的出版,可能只是研究医患关系问题诸多成果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无论如何,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对医患关系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梳理和总结,对医患关系问题形成一些这两本书自身的看法和认识,或许就是有意义的。

    此文字乃两本书主编的点滴体会,是为序。

     

                                                        刘云章

                                                      20184

     

     

    Baidu
    sogou